日前举行的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泸州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机遇。
泸州城市全景(资料配图)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指出,将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围绕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其中,将打造以泸州等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将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而川南经济区重点要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食品饮料、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精细化工、新材料、通用航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等产业集群。将突出南向,重点对接国家中新合作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深化与南亚、东南亚等合作;提升东向,重点依托长江经济带,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中原经济区、华中经济区合作。
泸州如何发挥好作为四川东向开放和南向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作用?《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将突出南向:拓展新兴大市场,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南亚和东南亚开放合作;制定畅通南向通道深化南向开放合作实施意见;畅通南向综合运输大通道,提升至北部湾港口、粤港澳大湾区的陆路和出海铁路通道能力;对接国家中新合作机制,创新“蓉桂新”“蓉桂港”陆海联运模式;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和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规划建设东盟产业园。将提升东向:对接先进生产力,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美日韩等产业转移;扩大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合作,加强与长江沿江省市协同联动、错位发展。